二维码 英文版
关于我们页面banner-PC
关于我们页面banner-H5

调解规则-九步调解法,让情理法相融

发布时间:2024-07-26 10:17:36 | 点击数:302
2.99K

做好调解工作,要始终坚持自愿原则,强化公平正义的责任感,在法律技巧上突出不偏不倚和普法释理,在情感上以“如我在诉”的同理心,最大程度的与双方产生共鸣。


运用“九步调解法”前,必须要树立“一十百千万”的理念,即善一份念、想十分急、化百家怨,解千人愁,连万家情。以此为基,在平等自愿、合法合理、尊重权利的原则指引下,利用九步调解法,充分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情绪,在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,努力在诉讼前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,最大限度的促进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,促进握手言和、案结事了。


九步调解法

一研,即研案情,研判案卷,明确事实。根据不同案件类型、不同案件事实,通过实务和调解经验,分析好双方存在的争议焦点,为后续沟通调解打下基础。


二听,即听诉求,平复情绪,了解情况。主动与双方当事人沟通,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进行引导,让其在较为冷静的状态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诉求。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基本诉求及理由,辩法析理,使当事人从法律的角度去衡量自身诉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。


三及,即及沟通,及时沟通,控制情绪。可以采取电话联系、视频调解、现场调解等方式,明确案件事实。在调解过程中,要注意引导双方当事人控制好情绪。


四找,即找症结,梳理矛盾,明确诉求。根据案情归纳争议焦点,找寻症结根源,对症下药,使得当事人双方能够清楚地知晓对方关注点及诉求。分析当事人的心理,抓住案件调解重点,制定初步的调解策略。


五明,即明是非,明辨是非,精准释理。在明确基本案件事实后,在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基本没有争议的前提下,精准普法,明确该案件法律适用,引导当事人理解法律适用,调整好心理预期。


六做,即做权衡,比较结果,综合选择。将诉讼程序、规则、成本等向当事人释明,引导当事人调整心理预期,了解诉前调简便、快捷的好处,在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前提下,让当事人在诉前调解和诉讼之间自主权衡。


七善,即善引导,点明问题,引导换位。耐心细致地与当事人沟通,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,指出不能尽快解决矛盾的客观原因,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,换位思考互谅互让。


八巧,即巧治理,巧用文化,破开心结。调解结案并不是诉源治理的终点,实现社会和谐,减少诉讼成量才是最终目标。调解一件案,普法一群人,让双方当事人在案结事了后仍然能感受到法律的刚性和温度。


九聚,即聚共识,凝聚共识,巧化纠纷。以事实为依据,耐心、亲民、贴心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导劝慰,缓和气氛、缓解压力,使当事人之间形成思想中的意识共鸣,逐步化解当事人之间纠纷,最终促成诉前调解。


五步、五情、五近

付真情,拉近距离。在调解过程中,要转换身份拉近与当事人的关系,增强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,让当事人敞开心扉、深入协商,当事人也更易于接受调解员的建议。比如,以老大哥的身份处理同龄人纠纷,给出自己的调解方案,让对方感到调解员是自己的知心人。


共情,贴近情感。在调解时,要想抓住双方的关键矛盾、破解关键难题,往往需要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,与当事人共情,才能够打动对方,促成和解。因此,要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,并结合自身经历,感化、说服当事人。

讲实情,接近平衡。在调解时,尤其要注重情理与法理的平衡。一方面给双方当事人讲述对方现状与实情,从情感上争取理解,另一方面在当事人固执己见时,要秉持法理,丝分缕析地讲解法律规定,为当事人分析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。这种情理兼备、张弛有度的调解方式,可以让双方当事人权衡利弊,从而愿意各让一步,达成一致。


凝温情,靠近共识。日常调解的案子,大多是家事案件,当事人往往是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,调解时,要努力寻找双方的情感共鸣点,凝聚温情。比如,一起离婚纠纷中,从孩子的利益出发提醒父母双方,一切为孩子的利益着想,并不过多纠缠于父母的感情矛盾,而是抓住双方对孩子相同的关心与情感倾注,求同存异,达成共识。


促谅情,侧近化解。在调解时,不仅要注重以道理说服当事人、用情感打动当事人,同时,还需要灵活使用技巧。比如,时而将双方分开,一会劝解原告,一会开导被告;时而将双方合在一起,让双方“面对面”地共同排解纠纷。





文章来源: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